你敢信吗?一个叫“王饱饱” 的品牌,仅凭一个听起来有点憨的名字,3 年就从无人问津的小商标,长成了估值 8 亿的国民品牌。
超市货架上,它挤掉了卖了 20 年的老牌麦片;小红书上,宝妈们晒出的 “王饱饱早餐碗” 刷屏;就连明星直播间里,一上架就被抢空。这个看似普通的商标背后,藏着所有创业者都该学的“品牌逆袭公式”。没人看好的名字,藏着3 个被忽略的商机2018 年,姚婧拿着 “王饱饱” 的商标注册申请书,在创业团队里差点被否决。“太土了!不如叫‘纤体麦片’‘轻食主义’”,合伙人皱着眉反对。但姚婧盯着这三个字,越看越兴奋—— 这不是普通的名字,是能和用户 “对话” 的钩子。
第一个钩子:自带亲切感
“王” 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像邻居大哥;“饱饱” 和 “抱抱” 谐音,自带治愈感。办公室小姐姐试读时都说:“听着就像闺蜜推荐的零食,没距离感。”后来的用户调研更印证了这点:70% 的人表示,比起 “某某营养麦片”,“王饱饱” 让他们更愿意尝试。
团队发现,年轻女孩买麦片时,最怕“吃了没效果” 和 “好吃但发胖”。“王饱饱” 三个字直接暗示 “吃饱也能瘦”,比喊 “低脂”“代餐” 口号更戳痛点。
更妙的是,他们一口气注册了第 30 类(麦片)、第 29 类(坚果)、第 35 类(直播带货)商标。当时有人觉得浪费钱,后来才发现:这步棋让他们从麦片轻松扩展到坚果、烘焙品,省下了 10 万 + 的二次注册费。
注册前,律师提醒:“王保保”“王宝宝” 已经被注册了。团队立刻在 45 个类别里注册了 “王饱饱”“饱饱王” 等近似商标,甚至把卡通形象也申请了版权。后来真的出现山寨“王包包”,刚上架就被投诉下架 —— 这波操作,直接省下百万维权费。别只把商标印在包装上,让它活起来!拿到商标证那天,姚婧没急着生产,反而带着团队干了件“不务正业” 的事:给 “王饱饱” 画了个卡通头像。一个圆脸女孩捧着麦片碗,眯着眼傻笑,嘴角还沾着麦片渣。就这个简单的形象,成了品牌爆火的关键。让商标变成“社交货币”团队把卡通形象做成微信表情包,半年被下载 300 万次。有用户在朋友圈发 “今天又被王饱饱喂饱啦”,配上表情包,像在和朋友聊天。更绝的是“早餐仪式感” 活动:让大家用王饱饱麦片搭酸奶、水果,拍成高颜值照片发小红书,带话题 #王饱饱的早餐日记 #。没花一分钱广告费,3000 多个素人自发晒单,其中一条 “办公室 5 分钟早餐” 获得 12 万赞,直接让天猫店销量暴涨 3 倍。给商标贴紧用户场景
团队发现,年轻人买麦片不是为了“吃”,是为了 “解决麻烦”:
还设计出 100g 小包装,印着 “一人食刚好,不怕受潮”。
这些细节让“王饱饱” 从 “卖麦片” 变成 “解决生活小难题”,复购率比同行高出 20%。
2021 年,有投资方开 3 亿收购 “王饱饱” 商标,姚婧想都没想就拒了。
有宝妈晒出孩子画的“王饱饱”:“宝宝每天早上都要和这个小姐姐说早安”;有考研党留言:“备考时全靠它当早餐,现在看到包装就想起那段日子”。
2022 年推出助农款麦片,包装上印着农户的故事,每卖一包捐 1 元给乡村学校。用户说:“吃着麦片,还能帮到孩子,感觉很有意义。”
从原味麦片到水果酸奶碗,再到烘焙麦片,每次出新品,都让卡通女孩换身衣服:戴圣诞帽、穿汉服、背小书包,就像陪着用户一起变。
发现有山寨品用“王饱饱同款” 骗钱,团队立刻在公众号发维权声明,还教大家怎么辨别真假。用户评论:“感觉被品牌罩着,很安心。”
它是超市货架上一眼就能认出的朋友,是社交平台上的话题中心,是用户生活里的小确幸。
有人说“王饱饱” 是运气好,但姚婧在采访里说过一句话:
“没有哪个商标天生值钱。你对它用多少心,它就给你多少回报。”
·总想着找个“完美商标”,却忘了商标的价值是用户给的
也许是你网店的名字,也许是你手工品的标签,甚至是你社群的昵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