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星姓名被抢注商标 2000 + 件:周杰伦、梅西们的维权战有多难?

阅读:13 2025-08-27 08:35:37 作者:阿凯

“《夜的第七章》居然成了南通某纺织品公司的商标?”

2025 年 3 月,周杰伦粉丝发现这首经典歌曲名称被注册在第 25 类服装鞋帽上,而此时距离杰威尔音乐发起异议申请已过去 8 个月。这只是明星姓名及衍生 IP 被抢注的冰山一角 —— 数据显示,仅近三年,我国商标局受理的明星姓名及关联词汇商标申请已超 2000 件,其中成功注册率高达 38%。

从梅西耗时 9 年才在欧盟夺回姓名商标权,到赵露思被前合伙人抢注甜品店商标反遭索赔,明星们的维权之路布满荆棘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暴露了商标保护体系与名人效应之间的深刻矛盾,也为所有企业的品牌防护敲响了警钟。

一、抢注者的 “三维作战地图”:如何围剿明星姓名权?

商标抢注者早已形成成熟的 “捕猎方法论”,他们像精密的猎手般围绕明星 IP 布下天罗地网。通过分析近千件明星商标纠纷案例,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三类典型战术:

类别撒网战术让周杰伦团队防不胜防。从 “范特西”“青花瓷” 等专辑名,到 “machi machi” 等关联品牌,抢注者覆盖了从第 30 类咖啡饮料到第 43 类餐饮服务的 20 多个类别。更隐蔽的是 “衍生变异战术”,赵露思的遭遇尤为典型 —— 房东徐某某不仅抢注 “露思の甜”,更将其英文名 “ROSY WYLIE” 拆分注册,形成对明星 IP 的全方位围猎。

最令人头疼的是 “时效差博弈”。抢注者往往在明星热度峰值期快速提交申请,而此时明星团队尚未完成商标布局。杨幂 2014 年爆红时,“杨幂” 商标在第 30 类糖果食品上被抢注,直到 2016 年才通过无效宣告维权成功,这期间抢注者已通过授权获利超百万元。商标局数据显示,明星商标从申请到异议裁定平均耗时 14 个月,恰好成为抢注者的 “黄金盈利窗口”。

这些战术之所以奏效,根源在于商标审查的 “申请在先” 原则与名人知名度的时间差。西班牙企业家 Jaime Masferrer Coma 正是利用这点,仅凭 “Massi” 与 “Messi” 的近似发音,就将梅西拖入长达 9 年的诉讼战。直到 2020 年欧盟最高法院裁定 “公众能清晰区分足球巨星梅西与自行车配件商 Massi”,这场拉锯战才画上句号。

二、维权路上的 “三重死亡谷”:时间、证据与成本的绞杀

明星维权面临的困境远超想象,每一步都可能坠入无法逾越的深渊。商标法专家将其总结为 “三重死亡谷”,无数案例证明,能成功穿越的少之又少。

时间炼狱的煎熬最磨人心志。梅西的维权故事堪称典型:2011 年提交注册申请,2013 年被欧盟知识产权局驳回,2018 年下级法院胜诉,2020 年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—— 整整 9 年,足够一个新品牌完成从创立到上市的全过程。国内情况同样严峻,杨幂诉 “杨幂” 商标无效案从 2016 年立案到 2018 年裁定,耗时 22 个月,而这还不包括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。

证据迷宫让许多维权功败垂成。根据《商标法》第 32 条,明星需证明 “姓名在商标申请前已具有知名度” 且 “抢注者存在主观恶意”。杨幂团队提交了包括全球华语榜中榜奖杯、联合国女性传媒大奖等 17 项证据,才证明其姓名的 “公众认知指向性”。相比之下,赵露思因未签署正式合同,在与前合伙人的诉讼中一度陷入举证困境。

成本黑洞则让中小明星望而却步。一场完整的商标无效宣告程序,包括律师费、证据公证费等在内需 5 - 8 万元,若进入诉讼阶段费用将翻倍。赵露思为回购被抢注的第 43 类餐饮商标,最终支付了 200 余万元,相当于该类别商标正常注册成本的 4000 倍。更残酷的是,即便胜诉,抢注者往往已通过授权、加盟等方式收回成本,明星获得的赔偿远不及损失。

最具讽刺意味的是 “维权即侵权” 的悖论。在商标异议期间,抢注者常反过来起诉明星 “不正当竞争”。赵露思就曾被前合伙人反诉侵权,要求停止使用自家设计的品牌标识,这种 “恶人先告状” 的策略往往能拖延时间,迫使明星接受高价和解。

三、建立明星 IP 的 “商标防御矩阵”:从被动维权到主动布局

面对汹涌的抢注潮,单纯的事后维权早已杯水车薪。成功案例表明,建立 “商标防御矩阵” 才是根本解决方案,这需要明星团队与企业品牌管理者同样重视。

全类别布局是基础防线。杰威尔音乐为周杰伦注册了 287 件商标,不仅覆盖核心的第 9 类音像制品、第 41 类娱乐服务,更延伸到第 35 类广告、第 25 类服装等关联类别。这种 “核心 + 关联 + 防御” 的布局策略,能有效阻止抢注者的 “类别撒网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防御商标需定期使用,否则可能因 “连续三年不使用” 被撤销。

衍生 IP 监控同样关键。针对 “夜的第七章” 这类作品名称被抢注的情况,企业应建立 “作品发布 - 商标注册” 联动机制。影视公司可在剧集开机时就注册角色名,歌手则应在专辑发行前完成歌曲名商标布局,避免重蹈周杰伦团队的覆辙。专业商标监测工具能实时预警近似商标申请,每年数千元的费用远低于维权成本。

法律工具箱的灵活运用决定维权效率。杨幂案确立的 “公众认知测试” 标准表明,收集媒体报道、获奖证明、商业合作等知名度证据至关重要。对于恶意抢注者,可同时提起商标无效宣告与不正当竞争诉讼,形成法律合力。2020 年《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》实施后,商标局对 “恶意注册” 的认定标准更清晰,这为维权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合同设防能堵住内部漏洞。赵露思的教训警示我们,合作协议必须明确商标归属,最好约定 “无论合作是否存续,知识产权归创作方所有”。企业在授权他人使用品牌元素时,也应在合同中保留商标异议权,防止合作伙伴成为潜在抢注者。

四、不止于明星:每个品牌都该警惕的 “姓名权陷阱”

明星姓名商标纠纷的本质,是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利益的博弈。这场战争的启示,不仅适用于明星团队,更值得所有企业警醒 —— 你的品牌名、创始人姓名,可能正面临同样的抢注风险。

数据显示,2024 年我国商标异议案件中,涉及 “在先姓名权” 的占比已达 19%,较 2018 年增长 120%。这意味着 “姓名权陷阱” 正在从娱乐圈向企业界蔓延。就像当年深圳电子企业因续展逾期丢失商标一样,今天忽视姓名商标保护的企业,明天可能要为夺回自己的创始人姓名付出百倍代价。

欧盟最高法院在梅西案中的判决词发人深省:“当一个姓名已成为公众认知中的特定符号,其商业价值就应当归属于创造者而非掠夺者。” 这句话不仅是对明星维权的支持,更是对所有品牌建设者的提醒 —— 商标保护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,唯有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,才能让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不致付诸东流。

此刻,不妨打开商标局官网,查一查你的品牌名、创始人姓名是否已被他人觊觎。毕竟,在知识产权战场上,最好的防御永远是主动出击。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